查看原文
其他

“不准抢,每个人轮流玩5分钟”,这是伪分享!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萌芽研究所BUD Author 萌芽


孩子在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中,总是会遇到想玩同一个玩具,想看同一本书等“抢东西”的情况,难免产生摩擦。家长要如何处理呢?
“孔融让梨”式的分享,早已经被很多家长们批判,但“每个人轮流玩5min“就是好的方式吗?
果仁妈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提供了一个非常值得参考的方式。这个处理方法中,无论是分享的小朋友还是等待的小朋友,都可以从内心真正理解“分享是什么”

本文转自萌芽研究所BUD,作者萌芽

ID:smyyjs_bud,已获授权



作为二胎妈妈,对于“分享”这个词,我深有感触的。两个人其乐融融,我分享我手头的玩具给你,你分享你手头的玩具给我,因为我们都知道对方也会很喜欢。


这是我们在各种教科书里所看到的分享的好场景。如果孩子都能这么做,当然是岁月静好。
 
但实际上,最开始在共享玩具这件事情,其乐融融是不存在的,孩子们经常会发生争吵Joshua在忙着玩一个新玩具,Eric想尽办法走过去想要这个玩具;Eric也知道如何保护一个玩具,让他避免被哥哥拿走。


如果我们说,要分享、要和善,孩子们也会比我们想象中更暴躁,因为他们的感受并不愉快。



我也会有很多的纠结,内心深处还是希望可以看到孩子们主动分享的样子,善良、慷慨、关心他人。


所以每次在看到孩子因为玩具而争吵的时候,我内心都会有一种念头,想要去跟孩子们说,“得分享了,得分享了”。就好像脑海里扎根了一个想法,非常需要克制住,才能够说服自己冷静下来看这个过程。
 
让自己平复心情的时候,我每次都会在脑海中想象“换成是我自己”,我会经历什么样的状况玩具价值对我来说没那么重要,换成自己生活必备的手机总可以吧。


如果有人突然来到我身边,要我的手机,或者直接拿走了我的手机说“让我打个电话”,我会生气吗?会的,不仅生气,而且会觉得自己被冒犯了。
 
如果真的开口说帮忙,我想我会乐意帮助的,但是前提是对方会先征求我的意见,并且可以等待我安排好使用手机的时间,至少那一刻是我认为暂时不需要用到,可以借给别人的时刻



所以每次这么想,我也会反问自己一个问题:那属于孩子的喜欢分享的时机是什么呢?有什么时间点,是孩子们会更容易主动分享的时间呢?
 
我在跟两个孩子相处的这几年里,我找到了这样子一个时间点,那便是当孩子觉得自己充分体验完一个玩具或者东西后这个时候是孩子最容易主动分享,并且愿意轮流玩玩具的好时机。

1
分享不是“不准抢,每个人轮流5分钟”
 
在玩合作类游戏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提出时间轮流游戏,比如设定好定时器,五分钟是这个小朋友,之后五分钟是另外一个小朋友。这个游戏我也会在家里玩,因为游戏本身是积极正向的,所以也能帮助孩子培养分享的意识。


但实际上仔细来看,因为所有的游戏规则都是成人制定的,它是一种合作性的游戏,在大家心情好的时候,这么做当然是乐意的。



实际上,如果在孩子们已经为一个玩具争执不休的时候,如果还提出“不准抢,每个人轮流玩5分钟”的建议,大多数情况都是失效的,因为它是一种强制建议,并且强行介入的语气会让孩子觉得不舒服。


相比起“不准抢,每个人轮流玩5分钟”,更合适的建议是,“等哥哥用完了,就轮到你了/等弟弟用完了,就轮到你了”。
 
让孩子自己决定什么时候用完了,可以轮流给另外一个小朋友玩。时间可能是5秒,也可能是5个小时,对于孩子的分享行为来说,时间永远都不是最重要的。不是30秒内的分享才是分享行为,超过了30秒后再分享就没有意义。对于孩子来说,他能够主动迈出这一步才是最关键的。
 


让孩子自己去定时间,这会帮助孩子变得更加积极、自信。让他学习如何向别人说不,并且为其他孩子设定好界限。不是你想玩一个玩具,我就得立刻配合着给你。你是我的朋友,我当然乐意分享,但是我可以决定我什么时候分享。


像现在Eric拒绝哥哥想要立刻拿他的玩具的时候,他也会把理由说的很头头是道,告诉Joshua自己为什么要,以及怎么用这个东西,并且他预计还要多长的时间才可以用完,所以,“哥哥你需要等一等我

2
找到孩子易分享的时机
 
我经常会留意孩子们什么时候会自然做出分享的行为,就好像我自己问自己别人向我借手机,我什么时候会愿意给,我也会列举几个时间点。


有趣的是,我发现孩子们在执行过程非常“健忘”比如Eric明明答应了哥哥自己用完了玩具就会借给他,结果哥哥都已经等待到百无聊赖快要忘记这件事情了,Eric终于感觉自己玩腻了一个玩具,结果就直接把玩具放回箱子里,自己跑走了。


如果这个时候,Joshua跑去箱子里拿出这个玩具,从Joshua角度来说他的确实现了玩玩具的想法,但是我们却没有办法激发Eric意识到,他明明可以做好“分享”这件事情。
 
所以我每次都会在Eric迷迷糊糊想把玩具随手放一边的时候,提醒他,“哥哥正在等他分享玩具”呢因为这个时间点对Eric来说是放松的时刻,所以他也会很积极地把东西拿给哥哥。


让我觉得很棒的是,当Eric有了第一次的心甘情愿交出玩具的行为之后,对于两个孩子来说都是非常开心的时刻,而能够体验到对他人友善的过程,反过来也增加了Eric对于分享的喜悦感
 


这么多年来,这也是我跟孩子们相处的习惯。分享的行为一定是孩子们自己发生的,我可以帮忙提醒,但我没办法代劳。

所以逐渐地,我也看到明明Eric跟哥哥说“我现在还很需要哦,等我用完了再给你”,但是没过多久就主动拿给哥哥,告诉他“我想了想,先借给你玩好了”。


在家庭生活中,积极、正向的行为大多数源于正面肯定和鼓励,找准时机在分享这件事情上,同样是重要的。

3
帮助孩子接纳等待
 
分享既然是双方的行为,那么当我们愿意把决定权给到其中一个孩子的时候,我们必然面临着另外一个孩子的心情。


因为等待对于2~6岁的孩子来说,同样是困难的。等待的孩子容易沮丧、悲伤或者生气,这点我在两个孩子身上都遇到过。
 
孩子会委屈地来找我“我都没有——为什么就我没有”,他甚至有时候会哭,哭着必须要拿到那个玩具,不然便是一件很天大的挫折。


但实际上对于孩子来说,学会控制行为,恰当地表达强烈的情感是幼儿时期的主要任务在等待的过程中,孩子同时也在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冲动。



跟孩子明确分享的界限感,是可以帮助孩子积累更深层次的认识:所有的分享应该建立在尊重对方的物权、尊重对方的感受和边界状态下


最开始的时候,孩子不明白为什么需要等待,那我就给孩子们做了一个“等待表”,确定好目标物品,简单写上等待孩子的名字,然后我一般也会在后面加上我自己的名字,告诉孩子,“我们现在这个玩具的等待表里,弟弟用完了就轮到哥哥,哥哥用完了就轮到我。
 
当孩子们在名单上寻找自己的名字时,他们会知道下一个该轮到谁。如果孩子追着我来问“我已经等了很久了,怎么还没轮到我呢?

等待中的孩子也会暴躁,也会觉得时间过得太慢,更会觉得对方是不是只是开开玩笑,或者欺骗了自己呢?这个时候我会让孩子告诉对方,“你可以告诉弟弟你等烦了,你可以说你已经等了一上午,这让你很生气。


我们要知道的是,接纳等待,并不等于连自己不开心的想法也不能去表达,坦诚的沟通也是人际关系最重要的羁绊。
 
 
4
写在最后

我一直觉得,纯粹鼓励孩子分享,或者纯粹鼓励孩子学会不分享,其实都没有太大的实操意义。


关键是在生活中深入让孩子明白,分享与否应该是孩子发自内心的选择,他最终能明白,自己哪些东西愿意和别人分享,哪些东西可以和别人一起商量互相妥协,哪些情况是他愿意去分享,哪些情况是他需要坦白且坚定地说不。
 
这才是我心中对分享的真正的定义。只有内心想要的分享才有意义,所以我为什么要鼓励孩子找到分享的时机,就是为了让孩子明白,原来只要我想,我一样可以找到一个让彼此都舒服的分享方式,而且赠人玫瑰,的确手留余香!
 

# 每日话题 #


关于孩子的分享行为,你怎么看?留言区分享下吧!
 - END -作者 文章授权转载自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主理人萌芽,两个男孩的妈妈,世界心理学大师约翰·戈特曼的首位中国实习治疗师,香港注册社工,长期研究亲子沟通和亲密关系,创办学龄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启萌”,研发有孩子教养课、正面管教课、情绪管理课等高质量课程编辑 | 章鱼妈,一个一岁半儿子的妈妈
 热文推荐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投稿邮箱:Kids@guokr.com

真正的分享,应该是孩子发自内心的选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